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11歲的史正章滿懷期待,他即將離開故鄉(xiāng)跟隨父親踏上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
時光流逝,轉(zhuǎn)眼間青藏公路已經(jīng)建成通車70年。作為青藏公路最大的后勤保障基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香日德鎮(zhèn),70年的發(fā)展變化已深深鐫刻在老人的生命中。
82歲的史正章,盤坐在自家小院一把考究的木椅上,樂呵呵地看著花園的花花草草。回憶往日時光,史正章不禁感嘆時間過得太快,自己甚至忘記了年齡。“搬到香日德已經(jīng)70多年了,如今政策好、生活也好。等身體好一些,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他這樣說。
1953年,11歲的史正章同父母、妹妹一起,離開湟源老家,趕著駝隊,駕著木車,踏上了前往香日德的路。
都蘭曾是柴達木盆地的行政中心,是絲綢之路南線和唐蕃古道上的經(jīng)濟文化重鎮(zhèn)。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史正章的父親常常往來于湟源與香日德之間。
“從湟源購置各種日用品跟著駝隊、馬幫趕到香日德,然后換取皮貨,從中賺些差價。”雖然當(dāng)時年齡不大,但對父親的職業(yè),史正章記憶清晰。
1953年4月,中共西北局受命在蘭州組建西藏運輸總隊,隊部設(shè)在西寧至都蘭的公路終點站香日德。委派王寶珊任總隊長,慕生忠任政委。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籌備,運輸總隊在香日德正式掛牌辦公。
運輸總隊其實就是駱駝運輸隊,他們在很短時間里,從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等地收購2.8萬頭駱駝,而當(dāng)時全國的駱駝總量也不過20萬頭?梢哉f,這次收購動用了當(dāng)時全國十分之一的駱駝。
與此同時,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的2000多名農(nóng)牧民,積極響應(yīng)黨的號召,做駝工,參加運輸。運輸總隊把駱駝與駝工編成隊,每頭駱駝馱150公斤左右。
一名駝工平均趕10頭駱駝,一頭駱駝馱150多公斤糧食和物品。駱駝隊還帶著自己的行李和清路用的鐵耙子等工具。每三四個月,在1000多公里的風(fēng)雪運輸線上往返一次。
香日德,成為向西藏組織和運輸物資的大本營和出發(fā)地。
幾乎是同時,史正章的父親決定移居香日德。
從湟源出發(fā)到香日德,如今沿著高速公路不過四五個小時,當(dāng)年史正章一家足足走了一個多月。每天早上5點出發(fā),中午停下搭帳篷喂駱駝,直到傍晚才能休息,第二天一早接著出發(fā)。年幼的史正章走了一周便已消磨完內(nèi)心的期待,他開始想念湟源的家和玩伴兒。
然而父親的決定不容置疑。作為家中長子,雖然年幼但依舊得肩負(fù)起自己的職責(zé)——喂駱駝。每天扎下帳篷后,史正章都得和大人們一起喂駱駝。
牽著駱駝到水草茂盛的地方,看著駱駝悠然地吃草,史正章說那是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
“那條路太難走了。”兒時的記憶已有些模糊,但史正章依舊記得走過的路。彼時青藏公路還未開始建設(shè),湟源、茶卡、香日德這條路線雖已有道路,但都是解放前修建的,道路窄小,坑坑洼洼。
史正章總說自己是和青藏公路同生共長的,他見證了西藏運輸總隊在香日德的輝煌,成千上萬的駱駝聚集在香日德,每天源源不斷的物資從汽車上拉來,轉(zhuǎn)運到駝隊上進入西藏。
“當(dāng)時的香日德,到處都是駱駝,到處都是物資,運輸總隊的大院里,物資堆得有好幾層樓那么高。”
年幼的史正章不會知道,當(dāng)年,全國80%的駱駝都集中在了香日德鎮(zhèn)。據(jù)現(xiàn)存的西藏運輸總隊文檔資料顯示,在三次進藏過程中征調(diào)到香日德鎮(zhèn)的駱駝超過十萬峰,占到當(dāng)時全國駱駝數(shù)量的80%以上。
70年前,筑路大軍舍生忘死,踏過戈壁,邁過河流,沖破重重難關(guān),保障了祖國的邊疆穩(wěn)定。
70年間,史正章在香日德成長、成家、安度晚年……對他而言,青藏公路無疑改變了一生的生活軌跡。
“如果不是青藏公路,我的父輩不會來到香日德,如果不是青藏公路,我們后來的日子不會過得如此滋潤。”史正章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