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新春走基層】千戶營高臺來了!精彩的“空中雜技”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王瓊
發(fā)布時間:2024-02-23 07:49:04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非遺文化里的年味到底有多濃?2月22日(正月十三),湟中區(qū)攔隆口鎮(zhèn)千戶營村里熱鬧極了,上萬名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這里觀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非遺表演。

  千戶營村從村頭到村尾,人頭攢動,鑼鼓震天,熱鬧非凡!高臺上演社火,一架高臺就是一個故事,一個場景就是一臺戲。十九架高臺演繹了十九個有美好寓意的故事。

  “空中雜技”的前世今生

  “村里的孩子每年都會爭著搶著上高臺,我們這輩人也是這樣過來的,有的孩子因為沒被選上,還會偷偷哭鼻子呢。”高臺藝人馬啟明向記者講述道。

  千戶營高臺藝術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村里老人介紹,千戶營村民的祖先于明代洪武年間從南京遷移而來,隨著遷移而來的民眾,也帶來了一臺“魁星”高臺和制作高臺的手藝。千戶營高臺社火融合了古代雜技和戲曲的表演成分,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極高的觀賞價值。

  千戶營高臺講究綁單不綁雙。如今,千戶營的高臺已經從最初的三臺增加到了現(xiàn)在的十九臺。近年來,千戶營高臺多次參加全國大型展演活動并獲獎。2006年,高臺作品《三江源》參加在廣東番禺舉辦的全國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參賽活動,同時取得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和“中國首屆民間飄色(抬擱)藝術展演入圍獎”兩個獎項。2007年,在青海省西寧市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中,千戶營高臺《楊家將》深得廣大觀眾的好評。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上千戶營高臺《高原白雪舟》《民族大團結》博得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

  高奇懸妙成為獨特的文化名片

  “你看那個小孩是不是快掉下來了?”“這樣演出會不會有危險?那么細的桿子能不能支撐六個小孩在上面呀?”“小孩被綁在高臺上,有風的情況會不會出狀況?”在高臺表演的過程中,人群中不時發(fā)出類似的疑問。高臺藝人馬啟明說:“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千戶營高臺就是以‘高、懸、妙、奇'著稱于世。”

  高臺底部是木制臺板,臺板中央是一根高3米左右的鐵桿。鐵桿上面有踏板,踏板上是八九歲的兒童演員,演員數量一般是對稱的,起到左右平衡作用,高臺由四個壯漢抬著行走,另有兩人手執(zhí)“木拐”左右兩邊扶著架子上的演員,F(xiàn)在一般不用人抬了,而是為高臺裝上輪子,和以前比方便且安全。

  從事高臺制作的老藝人在外部造型上技高一籌,制作的假山以假亂真,各種雕塑造型生動形象,十分逼真。張成貴、汪龍是年輕一代的高臺藝人,新一代藝人也在探索如何將更好的技術應用到高臺藝術中去。今年,高臺藝人們獨具匠心,專門打造的高臺名為《大美青!罚锩嬗泻芏嗒殞儆谇嗪5脑。

  一村老少精誠合作演出“年度大戲”

  在表演現(xiàn)場,小演員們身著傳統(tǒng)服裝,裝扮獨特,在喧天的鑼鼓聲中揮舞著水袖,表演著《仁貴救主》《楊家將》《封神榜》《喜結良緣》等劇目,現(xiàn)場氣氛喜慶祥和、熱鬧非凡,圍觀者紛紛鼓掌喝彩。而在高臺之下,從高臺的制作到最終的表演,全村上下,老老少少通力合作,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力求將這場年度大戲唱好。

  據了解,高臺社火是一門靠造型技藝獲勝的藝術,通過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和嚴密的構思,演員扮演歷史人物和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形成一個故事組合,帶給人們別樣的藝術體驗,所以被稱為民間藝術的“活化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村里的高臺藝人們在繼承前輩藝人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也融入了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技術。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省政府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先后召開 吳曉軍主持
【新春走基層】護航元宵節(jié) 保電不停歇
青海:社火表演鬧新春 鑼鼓喧天年味濃
青海省委網信辦2024年部門預算公開
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擬命名名單
【新春走基層】快來看!湟源社火就要開演啦
西寧市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24H熱點
【新春走基層】千戶營高臺來了!精彩的“空中雜技”
青海:全力做好元宵節(jié)酥油花展消防安保工作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民營企業(yè)家:滿懷信心向未來
青海海東:安置點里的別樣年味
這個寒假北航學子來青海研學實踐
沙塵降溫頻頻上線 近期天氣是否反常
【新春走基層】開門納諫 為基層治理賦能添力
【河湟文化尋訪錄】河湟社火話舞龍
青海:進一步簡政放權為人才“松綁減負”
西寧全市公安局長會議召開
熱點圖片
高速公路養(yǎng)護部門除雪保暢通
高速公路養(yǎng)護部門除...
以雪為令:全省交警疏堵保暢
以雪為令:全省交警...
青海省民營經濟總數突破53萬戶
青海省民營經濟總數...
【記者微觀察】多彩“黃河彩籃”
【記者微觀察】多彩...
【新春走基層】社火耍出新滋味
【新春走基層】社火...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青海】以“大平安”托起各族群眾“穩(wěn)穩(wěn)”的幸福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
【農經觀察】住建部:情系湟中 攜手振興
【農經觀察】住建部...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下恰藏村里來了“實干家”
【感黨恩 聽黨話 跟...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春走基層】千戶營高臺來了!精彩的“空中雜技”

西寧晚報
2024-02-23 07: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春走基層】千戶營高臺來了!精彩的“空中雜技”

西寧晚報
2024-02-23 07:4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春走基層】千戶營高臺來了!精彩的“空中雜技”

  • 2024-02-23 07:49:04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非遺文化里的年味到底有多濃?2月22日(正月十三),湟中區(qū)攔隆口鎮(zhèn)千戶營村里熱鬧極了,上萬名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這里觀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非遺表演。

  千戶營村從村頭到村尾,人頭攢動,鑼鼓震天,熱鬧非凡!高臺上演社火,一架高臺就是一個故事,一個場景就是一臺戲。十九架高臺演繹了十九個有美好寓意的故事。

  “空中雜技”的前世今生

  “村里的孩子每年都會爭著搶著上高臺,我們這輩人也是這樣過來的,有的孩子因為沒被選上,還會偷偷哭鼻子呢。”高臺藝人馬啟明向記者講述道。

  千戶營高臺藝術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村里老人介紹,千戶營村民的祖先于明代洪武年間從南京遷移而來,隨著遷移而來的民眾,也帶來了一臺“魁星”高臺和制作高臺的手藝。千戶營高臺社火融合了古代雜技和戲曲的表演成分,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極高的觀賞價值。

  千戶營高臺講究綁單不綁雙。如今,千戶營的高臺已經從最初的三臺增加到了現(xiàn)在的十九臺。近年來,千戶營高臺多次參加全國大型展演活動并獲獎。2006年,高臺作品《三江源》參加在廣東番禺舉辦的全國第八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參賽活動,同時取得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和“中國首屆民間飄色(抬擱)藝術展演入圍獎”兩個獎項。2007年,在青海省西寧市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中,千戶營高臺《楊家將》深得廣大觀眾的好評。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上千戶營高臺《高原白雪舟》《民族大團結》博得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

  高奇懸妙成為獨特的文化名片

  “你看那個小孩是不是快掉下來了?”“這樣演出會不會有危險?那么細的桿子能不能支撐六個小孩在上面呀?”“小孩被綁在高臺上,有風的情況會不會出狀況?”在高臺表演的過程中,人群中不時發(fā)出類似的疑問。高臺藝人馬啟明說:“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千戶營高臺就是以‘高、懸、妙、奇'著稱于世。”

  高臺底部是木制臺板,臺板中央是一根高3米左右的鐵桿。鐵桿上面有踏板,踏板上是八九歲的兒童演員,演員數量一般是對稱的,起到左右平衡作用,高臺由四個壯漢抬著行走,另有兩人手執(zhí)“木拐”左右兩邊扶著架子上的演員,F(xiàn)在一般不用人抬了,而是為高臺裝上輪子,和以前比方便且安全。

  從事高臺制作的老藝人在外部造型上技高一籌,制作的假山以假亂真,各種雕塑造型生動形象,十分逼真。張成貴、汪龍是年輕一代的高臺藝人,新一代藝人也在探索如何將更好的技術應用到高臺藝術中去。今年,高臺藝人們獨具匠心,專門打造的高臺名為《大美青海》,里面有很多獨屬于青海的元素。

  一村老少精誠合作演出“年度大戲”

  在表演現(xiàn)場,小演員們身著傳統(tǒng)服裝,裝扮獨特,在喧天的鑼鼓聲中揮舞著水袖,表演著《仁貴救主》《楊家將》《封神榜》《喜結良緣》等劇目,現(xiàn)場氣氛喜慶祥和、熱鬧非凡,圍觀者紛紛鼓掌喝彩。而在高臺之下,從高臺的制作到最終的表演,全村上下,老老少少通力合作,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力求將這場年度大戲唱好。

  據了解,高臺社火是一門靠造型技藝獲勝的藝術,通過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和嚴密的構思,演員扮演歷史人物和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形成一個故事組合,帶給人們別樣的藝術體驗,所以被稱為民間藝術的“活化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村里的高臺藝人們在繼承前輩藝人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也融入了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技術。

作者 王瓊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