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山村出了個高級職稱“土專家”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牛玉嬌
發(fā)布時間:2024-04-03 06:58:27
編輯:童洋
QQ圖片20240403054419昝爾見尚在雞舍。牛玉嬌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4月2日,記者從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出發(fā),經松多藏族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后,兜兜轉轉,盤山而上再盤山而下,最終來到一處氣候溫暖、土地肥沃的小山村,這里的藏族群眾正在田間忙碌,村民昝爾見尚除了會種地,還是這里出了名的“蔥花土雞”“專家”。

  昝爾見尚瘦弱卻顯得干練,他皮膚黝黑,眼神堅毅,穿上一身白大褂帶記者走進雞舍,講解怎樣控制室溫才能讓小雞孵化率更高,只見他侃侃而談,“專家”范兒十足。

  “大家都叫它‘海東雞’,跟我一樣,是地地道道的‘海東出品’,如今,因為雞,我有了農牧民高級職稱。”

  昝爾見尚說養(yǎng)雞不難,但養(yǎng)“海東雞”有點難,不過,這個事他堅持了16年。

  “記得小時候村里家家戶戶都養(yǎng)雞,大人用雞蛋換一些村里買不到的東西,雖然它身板瘦小,但很貴重,這個雞生長周期長,不像其它雞幾個月就可以出欄,它一年才能長3到4斤肉,但肉質好、營養(yǎng)價值高,雞蛋通常按個賣。”

  久而久之,因為馬營村后面有座“蔥花山”,大家都叫它“蔥花土雞”,彼時的“蔥花土雞”已經有了很高的“身價”。

  昝爾見尚告訴記者,馬營村以藏族為主,山大溝深,以前大家想外出務工很難,除了種地,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是很多人的選擇。前些年在松多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幫扶下,家家戶戶種起了大蒜、蒜薹,如今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而他養(yǎng)雞,也得到過不少政策扶持。

  “剛開始我養(yǎng)了十來只,自己琢磨怎么孵化、養(yǎng)育、防疫,后來縣上農牧部門聽說我在養(yǎng)這個雞,就給幫扶資金讓我發(fā)展,那時的我沒什么文化,哪知道這是‘良種繁育’的大工程……”

  轉機不止一次降臨,昝爾見尚的堅持也沒有被辜負。

  2012年,互助縣再次開展整村推進項目,扶持村里的5個養(yǎng)雞大戶發(fā)展“蔥花土雞”項目,配發(fā)雞苗和飼料。

  2013年,昝爾見尚購置了2臺孵化機,自主孵化步入正軌。

  2014年,他和幾個同伴一起成立了養(yǎng)殖合作社,還有海東雞良種繁育場,這個“養(yǎng)雞大戶”越來越像樣。

  場地有了,昝爾見尚還和青海大學搞起了校地合作。昝爾見尚的良種繁育場是青海大學師生現(xiàn)場教學、實習的基地,學校學習交流討論的結果與昝爾見尚分享,他的疾病檢測、提純、孵化技術知識越學越多。

  昝爾見尚說,政府不只是給他資金助他發(fā)展,更在他艱難的時期給了他發(fā)展的信心。

  從十幾只到幾百只,從“一桌子”到“滿院子”,昝爾見尚的雞越養(yǎng)越多,一時間,前來買雞、雞蛋、雞苗的人越來越多,讓這個小山村出了名。

  昝爾見尚開玩笑地說:“我們這個雞是高端雞,顧客都是上門購買,一般人買不著,尤其是節(jié)假日,從西寧等地遠道而來的‘客人’絡繹不絕,小山村甚至發(fā)生過‘堵車’。”

  雖是玩笑話,但也道出了良種繁育工作的實際。為了更好保護良種,支持良種繁育,2023年,昝爾見尚的海東雞良種繁育場被確定為全省首批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省農業(yè)農村廳下達300萬元資金,全方位支持保種場建設及能力提升。

  場里一下多了好幾臺先進的孵化機,昝爾見尚帶記者參觀時說:“有了孵化機還不夠,還得會用,有時候機子的溫度,室內溫度、濕度都會影響孵化率。”

  昝爾見尚說,他只有高中文憑,雖然養(yǎng)了16年雞,但養(yǎng)殖技術越學越多,懂得越多,不會的也越多,得不停地學習,為此,他還專門請養(yǎng)殖專家給他教學,他干一天,學一天,一邊學,一邊教,現(xiàn)在村上40多戶散戶也在他的指導下開始養(yǎng)雞,還有很多從省內外來找他求教的人,這讓他很欣慰。

  在這個小小的山村里,一個瘦弱的身軀,十幾年如一日,堅定地撐起了海東雞保種和遺傳資源的多樣性。

  如今,他的繁育場常年存欄5000羽,核心群種群600羽以上,每年向社會推廣良種10000羽以上,被確定為“青海省第一批優(yōu)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創(chuàng)建單位”,他自己也因此獲得了青海省農牧民高級職稱資格證書。

  看著繁育場內孵化室、育種室、雞舍不斷更新完善,昝爾見尚笑著說:“因為這個雞的生長特性,能堅持養(yǎng)下來的人沒有幾個,但海東雞的名氣打出去了,就是好事。”

推薦閱讀
在青重大項目開工動員大會舉行
陳剛吳曉軍與杜祥琬院士座談
5個綠色算力領域項目將落戶青海海東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中共青海省委辦公廳擬聘任省委法律顧問公示
關于第三十四屆青海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青海同德抽水蓄能電站主體工程7月開工
青;。盒踊ㄎ幕囆g周啟幕
24H熱點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讓孩子奔向更廣闊的天地
我省就業(yè)工作實現(xiàn)首季“開門紅” 截至3月底,全省...
陳剛在海東市調研時強調 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
5個綠色算力領域項目將落戶青海海東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青海省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現(xiàn)監(jiān)督檢查...
青海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盤活閑置資產超...
清明將至,西寧消防發(fā)布安全提示
清明假期,這份出行指南請收好
西寧市舉辦少先隊英烈祭掃實踐活動
熱點圖片
【堅定信心開好局起好步】黃河上游在建海拔最高、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fā)電 國家能源集團在青重大項目同期正式開工
【堅定信心開好局起...
【綠色算力·專家看點】青海為世界難題給出“天才方案”——360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周鴻祎談青海打造綠色算力產業(yè)
【綠色算力·專家看點...
青;。盒踊ㄎ幕囆g周啟幕
青;。盒踊ㄎ幕...
【一學三促·萬名干部下鄉(xiāng)】繪就春天的色彩——2024年青海省萬名干部下鄉(xiāng)宣講活動綜述
【一學三促·萬名干部...
【行進青?窗l(fā)展·海西】茫崖人的綠色夢想
【行進青?窗l(fā)展·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水井巷”:老品牌闖出新路子——“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系列報道之二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黨旗領航】頭雁領航 群雁齊飛——青海省門源縣創(chuàng)新黨支部書記培育見聞
【黨旗領航】頭雁領...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特色教育讓每個孩子學有所長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特...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山村出了個高級職稱“土專家”

青海日報
2024-04-03 06:5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山村出了個高級職稱“土專家”

青海日報
2024-04-03 06:5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山村出了個高級職稱“土專家”

  • 2024-04-03 06:58:27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40403054419昝爾見尚在雞舍。牛玉嬌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4月2日,記者從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出發(fā),經松多藏族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后,兜兜轉轉,盤山而上再盤山而下,最終來到一處氣候溫暖、土地肥沃的小山村,這里的藏族群眾正在田間忙碌,村民昝爾見尚除了會種地,還是這里出了名的“蔥花土雞”“專家”。

  昝爾見尚瘦弱卻顯得干練,他皮膚黝黑,眼神堅毅,穿上一身白大褂帶記者走進雞舍,講解怎樣控制室溫才能讓小雞孵化率更高,只見他侃侃而談,“專家”范兒十足。

  “大家都叫它‘海東雞’,跟我一樣,是地地道道的‘海東出品’,如今,因為雞,我有了農牧民高級職稱。”

  昝爾見尚說養(yǎng)雞不難,但養(yǎng)“海東雞”有點難,不過,這個事他堅持了16年。

  “記得小時候村里家家戶戶都養(yǎng)雞,大人用雞蛋換一些村里買不到的東西,雖然它身板瘦小,但很貴重,這個雞生長周期長,不像其它雞幾個月就可以出欄,它一年才能長3到4斤肉,但肉質好、營養(yǎng)價值高,雞蛋通常按個賣。”

  久而久之,因為馬營村后面有座“蔥花山”,大家都叫它“蔥花土雞”,彼時的“蔥花土雞”已經有了很高的“身價”。

  昝爾見尚告訴記者,馬營村以藏族為主,山大溝深,以前大家想外出務工很難,除了種地,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是很多人的選擇。前些年在松多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幫扶下,家家戶戶種起了大蒜、蒜薹,如今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而他養(yǎng)雞,也得到過不少政策扶持。

  “剛開始我養(yǎng)了十來只,自己琢磨怎么孵化、養(yǎng)育、防疫,后來縣上農牧部門聽說我在養(yǎng)這個雞,就給幫扶資金讓我發(fā)展,那時的我沒什么文化,哪知道這是‘良種繁育’的大工程……”

  轉機不止一次降臨,昝爾見尚的堅持也沒有被辜負。

  2012年,互助縣再次開展整村推進項目,扶持村里的5個養(yǎng)雞大戶發(fā)展“蔥花土雞”項目,配發(fā)雞苗和飼料。

  2013年,昝爾見尚購置了2臺孵化機,自主孵化步入正軌。

  2014年,他和幾個同伴一起成立了養(yǎng)殖合作社,還有海東雞良種繁育場,這個“養(yǎng)雞大戶”越來越像樣。

  場地有了,昝爾見尚還和青海大學搞起了校地合作。昝爾見尚的良種繁育場是青海大學師生現(xiàn)場教學、實習的基地,學校學習交流討論的結果與昝爾見尚分享,他的疾病檢測、提純、孵化技術知識越學越多。

  昝爾見尚說,政府不只是給他資金助他發(fā)展,更在他艱難的時期給了他發(fā)展的信心。

  從十幾只到幾百只,從“一桌子”到“滿院子”,昝爾見尚的雞越養(yǎng)越多,一時間,前來買雞、雞蛋、雞苗的人越來越多,讓這個小山村出了名。

  昝爾見尚開玩笑地說:“我們這個雞是高端雞,顧客都是上門購買,一般人買不著,尤其是節(jié)假日,從西寧等地遠道而來的‘客人’絡繹不絕,小山村甚至發(fā)生過‘堵車’。”

  雖是玩笑話,但也道出了良種繁育工作的實際。為了更好保護良種,支持良種繁育,2023年,昝爾見尚的海東雞良種繁育場被確定為全省首批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省農業(yè)農村廳下達300萬元資金,全方位支持保種場建設及能力提升。

  場里一下多了好幾臺先進的孵化機,昝爾見尚帶記者參觀時說:“有了孵化機還不夠,還得會用,有時候機子的溫度,室內溫度、濕度都會影響孵化率。”

  昝爾見尚說,他只有高中文憑,雖然養(yǎng)了16年雞,但養(yǎng)殖技術越學越多,懂得越多,不會的也越多,得不停地學習,為此,他還專門請養(yǎng)殖專家給他教學,他干一天,學一天,一邊學,一邊教,現(xiàn)在村上40多戶散戶也在他的指導下開始養(yǎng)雞,還有很多從省內外來找他求教的人,這讓他很欣慰。

  在這個小小的山村里,一個瘦弱的身軀,十幾年如一日,堅定地撐起了海東雞保種和遺傳資源的多樣性。

  如今,他的繁育場常年存欄5000羽,核心群種群600羽以上,每年向社會推廣良種10000羽以上,被確定為“青海省第一批優(yōu)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創(chuàng)建單位”,他自己也因此獲得了青海省農牧民高級職稱資格證書。

  看著繁育場內孵化室、育種室、雞舍不斷更新完善,昝爾見尚笑著說:“因為這個雞的生長特性,能堅持養(yǎng)下來的人沒有幾個,但海東雞的名氣打出去了,就是好事。”

作者 牛玉嬌
編輯:童洋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