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愿以深愛 守護“星星”——記2023年“青海好人”王靜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何敏
發(fā)布時間:2024-03-22 09:23:08
編輯:李家奕
QQ圖片20240322061029在學習中的王靜。何敏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有人說,快樂是會傳染的。這種感覺,在記者第一次撥通王靜電話進行采訪預約時,深有體會。

  電話那頭的王靜,聲音清朗、語氣含笑,快樂輕松的感覺讓人的心情也不由地跟著變得輕柔愉快起來。

  之后見面采訪,個子不高、衣著簡樸的王靜始終展現(xiàn)出積極樂觀、活潑開朗的狀態(tài),讓人無法把她跟她的實際年齡聯(lián)系起來。

  也許,正因為她是這樣一個滿懷愛心、充滿正能量的人,所以才會在自己36歲的人生履歷上,記錄下這樣出彩的一筆:用心守護“來自星星的孩子”,十幾年來義務幫助500余名心智障礙兒童接受康復訓練,每年舉辦各項公益活動,呼吁全社會關注、關愛特殊兒童,累計影響50余萬人。

  2009年,從四川內江師范學院教育學專業(yè)畢業(yè)的王靜在一家早教機構當老師時,認識了一名患有自閉癥的小男孩,在這個兩歲多孩子的身上,王靜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家長缺乏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會對特殊狀況的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造成多大的困擾。

  “家長對自閉癥病因存在認知誤區(qū),不能‘對癥下藥’,給予孩子有效陪護和康復鍛煉。同時,長期緊張繁重的生活,加上高額的康復費用,也讓父母不堪重負。感受著家長和孩子的痛苦與無助,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走特殊教育這條路,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幫助更多患有自閉癥的兒童。”

  此后3年,王靜獨自前往北京、成都等地知名機構潛心學習、刻苦鉆研,隨后在西寧開辦康復訓練中心。

  最初,康復訓練中心只有3個孩子,沒錢交房租,只能用愛人的工資墊付。如此艱難,并沒有動搖王靜從事特殊教育的信念,在她的執(zhí)著努力和精心陪護引導下,孩子們的狀態(tài)慢慢好轉,康復訓練中心的好口碑也在家長中口口相傳開來。到2015年,青海彩虹塔心智障礙兒童服務中心正式成立時,已經有十幾個患有自閉癥的孩子長期跟隨在王靜和其他老師身邊。

  王靜的記憶里,有這樣一個患有智力障礙和多動癥的小男孩,“大概有一年多吧,除了在康復訓練中心學習外,其余時間這個孩子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

  一起生活帶來的苦惱就是,孩子會把沐浴乳擠一地、用剃須刀刮眉毛、用水澆壞電腦開關……每一次,王靜都是快速處理完問題后,繼續(xù)笑呵呵地陪伴孩子。剛開始,這個孩子晚上睡覺愛尿床,王靜從來不嫌麻煩,而是像孩子的母親一樣,一遍遍耐心地鍛煉他自主如廁的能力,晚間每小時定一次鬧鈴,只要鬧鈴一響,王靜就帶孩子起來上衛(wèi)生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孩子培養(yǎng)出了按時如廁的習慣,徹底擺脫了困擾。此外,她還教孩子朗誦古詩、唱兒歌……細致入微的關心和教養(yǎng),讓小男孩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不僅學會了基本生活自理,還能比較順暢地與他人進行溝通。

  經歷并克服了資金匱乏、場所不穩(wěn)定、教師流失率較高等創(chuàng)業(yè)期間的諸多困難,如今,王靜和她的伙伴們已經在青海省內成立5個服務點,接收了150多名患有自閉癥的學員,其中年齡最小的2歲,最大的37歲。

  日復一日,王靜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心智存在障礙的人士成年后,絕大多數(shù)都處于無業(yè)狀態(tài),因為他們缺乏職業(yè)培訓,無法正常參與社會工作。這一難題,時刻牽動著王靜的心。2021年下半年,她在西寧市注冊成立“嫩芽純夏殘疾人輔助就業(yè)庇護工場”,目前,這個工場已經吸納40位殘障人士從事紙盒包裝等工作。

  “大齡的孩子能在工場學會半成品檔案盒、插花、紙盒、LED燈等辦公和生活用品的簡單制作工藝,靠雙手養(yǎng)活自己,我希望他們以后能夠越來越多地融入社會。”談到今后的發(fā)展目標,王靜眼里充滿光芒,臉上寫滿了希冀。

  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常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十幾年來,承載著社會和特殊孩子家庭的希望,王靜傾心守護著這些“折翼天使”。面向未來,她表示,依然愿以深愛,守護每一顆“星星”。

推薦閱讀
青海高等研究院建設推進會召開 陳剛主持并講話
陳剛:為加快發(fā)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技術支撐
青海樂都:馬鈴薯種植實現(xiàn)全程機械化
青海門源:冰雪“熱能量” 撬動文旅新市場
中共青海省委辦公廳擬聘任省委法律顧問公示
關于第三十四屆青海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西寧市1600名外賣配送員成為工會會員
西寧首家智能阻車系統(tǒng)試點運行
24H熱點
尋味下南關 品味煙火氣
產業(yè)壯大讓尤龍村底氣十足
“片長”穿針引線“繡”出牧區(qū)治理新圖景
一號文件“播種”鄉(xiāng)村振興新希望
“智”向藍海 “風光”無限
“如今的畜牧養(yǎng)殖變化太大了”
青海湖,奏響綠色發(fā)展的歡歌
夜幕下的下南關街
點贊!千里之外的生命續(xù)航
人勤農忙不負春——海東市民和縣春耕備播見聞
熱點圖片
尋味下南關 品味煙火氣
尋味下南關 品味煙火氣
產業(yè)壯大讓尤龍村底氣十足
產業(yè)壯大讓尤龍村底...
“片長”穿針引線“繡”出牧區(qū)治理新圖景
“片長”穿針引線“...
一號文件“播種”鄉(xiāng)村振興新希望
一號文件“播種”鄉(xiāng)...
“智”向藍海 “風光”無限
“智”向藍海 “風光...
“如今的畜牧養(yǎng)殖變化太大了”
“如今的畜牧養(yǎng)殖變...
青海湖,奏響綠色發(fā)展的歡歌
青海湖,奏響綠色發(fā)...
夜幕下的下南關街
夜幕下的下南關街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愿以深愛 守護“星星”——記2023年“青海好人”王靜

青海日報
2024-03-22 09:2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愿以深愛 守護“星星”——記2023年“青海好人”王靜

青海日報
2024-03-22 09:2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愿以深愛 守護“星星”——記2023年“青海好人”王靜

  • 2024-03-22 09:23:08
  • 來源:青海日報
QQ圖片20240322061029在學習中的王靜。何敏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有人說,快樂是會傳染的。這種感覺,在記者第一次撥通王靜電話進行采訪預約時,深有體會。

  電話那頭的王靜,聲音清朗、語氣含笑,快樂輕松的感覺讓人的心情也不由地跟著變得輕柔愉快起來。

  之后見面采訪,個子不高、衣著簡樸的王靜始終展現(xiàn)出積極樂觀、活潑開朗的狀態(tài),讓人無法把她跟她的實際年齡聯(lián)系起來。

  也許,正因為她是這樣一個滿懷愛心、充滿正能量的人,所以才會在自己36歲的人生履歷上,記錄下這樣出彩的一筆:用心守護“來自星星的孩子”,十幾年來義務幫助500余名心智障礙兒童接受康復訓練,每年舉辦各項公益活動,呼吁全社會關注、關愛特殊兒童,累計影響50余萬人。

  2009年,從四川內江師范學院教育學專業(yè)畢業(yè)的王靜在一家早教機構當老師時,認識了一名患有自閉癥的小男孩,在這個兩歲多孩子的身上,王靜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家長缺乏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會對特殊狀況的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造成多大的困擾。

  “家長對自閉癥病因存在認知誤區(qū),不能‘對癥下藥’,給予孩子有效陪護和康復鍛煉。同時,長期緊張繁重的生活,加上高額的康復費用,也讓父母不堪重負。感受著家長和孩子的痛苦與無助,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走特殊教育這條路,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幫助更多患有自閉癥的兒童。”

  此后3年,王靜獨自前往北京、成都等地知名機構潛心學習、刻苦鉆研,隨后在西寧開辦康復訓練中心。

  最初,康復訓練中心只有3個孩子,沒錢交房租,只能用愛人的工資墊付。如此艱難,并沒有動搖王靜從事特殊教育的信念,在她的執(zhí)著努力和精心陪護引導下,孩子們的狀態(tài)慢慢好轉,康復訓練中心的好口碑也在家長中口口相傳開來。到2015年,青海彩虹塔心智障礙兒童服務中心正式成立時,已經有十幾個患有自閉癥的孩子長期跟隨在王靜和其他老師身邊。

  王靜的記憶里,有這樣一個患有智力障礙和多動癥的小男孩,“大概有一年多吧,除了在康復訓練中心學習外,其余時間這個孩子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

  一起生活帶來的苦惱就是,孩子會把沐浴乳擠一地、用剃須刀刮眉毛、用水澆壞電腦開關……每一次,王靜都是快速處理完問題后,繼續(xù)笑呵呵地陪伴孩子。剛開始,這個孩子晚上睡覺愛尿床,王靜從來不嫌麻煩,而是像孩子的母親一樣,一遍遍耐心地鍛煉他自主如廁的能力,晚間每小時定一次鬧鈴,只要鬧鈴一響,王靜就帶孩子起來上衛(wèi)生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孩子培養(yǎng)出了按時如廁的習慣,徹底擺脫了困擾。此外,她還教孩子朗誦古詩、唱兒歌……細致入微的關心和教養(yǎng),讓小男孩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不僅學會了基本生活自理,還能比較順暢地與他人進行溝通。

  經歷并克服了資金匱乏、場所不穩(wěn)定、教師流失率較高等創(chuàng)業(yè)期間的諸多困難,如今,王靜和她的伙伴們已經在青海省內成立5個服務點,接收了150多名患有自閉癥的學員,其中年齡最小的2歲,最大的37歲。

  日復一日,王靜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心智存在障礙的人士成年后,絕大多數(shù)都處于無業(yè)狀態(tài),因為他們缺乏職業(yè)培訓,無法正常參與社會工作。這一難題,時刻牽動著王靜的心。2021年下半年,她在西寧市注冊成立“嫩芽純夏殘疾人輔助就業(yè)庇護工場”,目前,這個工場已經吸納40位殘障人士從事紙盒包裝等工作。

  “大齡的孩子能在工場學會半成品檔案盒、插花、紙盒、LED燈等辦公和生活用品的簡單制作工藝,靠雙手養(yǎng)活自己,我希望他們以后能夠越來越多地融入社會。”談到今后的發(fā)展目標,王靜眼里充滿光芒,臉上寫滿了希冀。

  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常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十幾年來,承載著社會和特殊孩子家庭的希望,王靜傾心守護著這些“折翼天使”。面向未來,她表示,依然愿以深愛,守護每一顆“星星”。

作者 何敏
編輯:李家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